一位產後頭痛的媽媽很生氣的對麻醉科醫師表達 : 感覺自己被當白老鼠
她說穿刺一次不中 就應該找幫手才對 怎麼可以刺三次後才換人打?
究竟是技術不好 或真得難打 為何第一位醫師須打三次 第二位醫師一次上?
當病患要求專業人員技術百分百 專業人員又如何能夠表現100分的技術呢?
待產媽媽在產前是否知道脊髓麻醉可能有的副作用? ---- 轉載
轉載----西園醫院加護病房主任醫師 陳智宏
麻醉專科醫師
脊髓麻醉的後遺症 - 硬腦膜穿刺後頭痛
今天我們要另外介紹一種獨特的頭痛,其病灶離頭部更遠,遠在腰部、甚至下腰部,此即〝硬腦膜穿刺後頭痛(post dural puncture headache)〞。這個病症並不是肌源性頭痛的一種,而是自成一格的獨立診斷,病理與治療上都非常特殊,值得介紹給大家認識熟悉。以下,本文嘗試以問答的方式為讀者提供正確的現代醫療觀念:
一、什麼是〝硬腦膜穿刺後頭痛〞?
既稱〝硬腦膜穿刺後頭痛〞,顧名思義,其病理就是硬腦膜被穿刺後才引起的頭痛。硬腦膜是一層由腦部延伸至脊椎的緻密不透水組織,包裹並保護了其中的腦、脊髓與腦脊髓液,就像塑膠袋(硬腦膜)密封住的一袋豆腐(腦、脊髓)和水(腦脊髓液),填塞於整個顱腔及脊髓腔(顱腔及脊髓腔大致上是骨骼構造)中。平常時硬腦膜並無缺口,但是在某些特殊狀況下,硬腦膜會產生破洞導致腦脊髓液外流,常見的情形如外傷、手術、檢查(抽腦脊髓液)、與半身麻醉。腦脊髓液外流的量一旦夠多,這塑膠袋(硬腦膜)塌陷下來,顱腔內其他組織失去支撐,即會因重力關係,拉扯而產生頭痛。
二、〝硬腦膜穿刺後頭痛〞的臨床表徵為何?
以半身麻醉來說,若是進行所謂〝脊椎麻醉〞,本來就要穿刺硬腦膜,硬腦膜穿刺後頭痛的發生率自然較高;若是進行所謂〝硬腦膜(或稱應脊膜)外麻醉〞,則不應穿刺硬腦膜,但偶發性的意外穿刺(機率約1-3 % )發生時,則約有33-40
% 的機會會發生頭痛。症狀通常是在穿刺後數小時至2-3日內即產生,主要為額頭、頭頂心或後腦部極度疼痛,部位可以變遷;患者坐起、轉動頭部、或咳嗽時會使症狀加劇,平躺時則通常疼痛緩解;有時會併發想吐、耳鳴、聽力減損、食慾不振、甚至憂鬱的情形。
三、〝硬腦膜穿刺後頭痛〞怎麼治療?會不會好?
既然病因是塑膠袋(硬腦膜)被穿刺後造成水(腦脊髓液)外流才引起的頭痛,治療上就只有補充水(腦脊髓液)或補破洞(穿刺孔)兩大類作法。要注意其中和塑膠袋的比喻不同的兩點:其一,硬腦膜是生體組織,有再生修補的能力;其二,腦脊髓液也可由腦室分泌補充。所以如果硬腦膜再生修補得宜,病患只要儘量平躺、多補充水份來促進腦脊髓液的分泌補充,就可逐漸痊癒。但如果這類保守性療法失敗,而頭痛又嚴重難忍,則可以由麻醉科或疼痛門診醫師,於硬腦膜穿刺孔上,注射病患自己的血(10-15 cc),製作一塊〝補丁(patch)〞來補破洞,道理和補腳踏車輪胎破洞一般。這方法成功率極佳而少有併發症,為目前最廣為採用的治療法。
最後還要強調的一點是,半身麻醉後的頭痛並不必然是硬腦膜穿刺造成,還有數種其他不同的原因,其中更有具潛在致命危險的。因此讀者千萬不要以一篇報導就自行診斷,務必就醫治療,才能真正解除病痛。